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龙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化书院”。斑驳的树叶间漏出缕缕阳光,洒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走廊上。沉睡在夏日的蝉鸣在一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龙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文化书院”。斑驳的树叶间漏出缕缕阳光,洒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走廊上。沉睡在夏日的蝉鸣在一声声清脆欢快的“早上好”中渐渐苏醒、消散。
这里绝非传统的学堂那般单调刻板,而是临朐县精心打造的全龄段“成长驿站”——将学校知识小课堂同社区文化大课堂结合,打破文化资源的共享壁垒,实现儿童友好“小切口”撬动社区治理“大民生”。
刚一进书法教室,浓郁醇厚的墨香扑面而来,孩子们个个神情专注,学着悬腕运笔,在宣纸上书写着苍劲有力的大字;在美术课上,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用手中的彩铅勾勒着心中的童话世界;再看看围棋桌旁,小学员们更是屏息凝神,宛如一个个运筹帷幄的谋略家,沉浸在黑白棋子之间的对弈之中。而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武术课堂,孩子们跟着武术老师打出一套套刚劲有力的少年拳,口中喊出的喝哈声铿锵有力。
一提到依托文化书院举办的“夏令营”,龙泉社区主任郑立邦满脸的笑容,兴致勃勃地说到:“夏令营自7月7日持续至8月25日,分两期进行,每周期21天。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不仅为孩子提供贴心的基础看护服务,还精心设计了涵盖艺术修养、体能锻炼、思维启迪等多维度的复合型课程体系。”
话音刚落,“吱吱吱……”手机响了,龙泉社区暑期夏令营家长群便热闹了起来。“到社区暑期夏令营,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更丰富的课外活动,结交更多优秀老师和同学,期待中午的自助餐。”“是的,非常棒,我们家长都不懂,感谢老师教给孩子专业的急救之法。”龙泉社区暑期夏令营家长群里,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兴奋和感激交织蔓延,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家长眉飞色舞的模样、听到他们赞叹的声音。
学生家长邵雯雯感慨道:“以前暑假忧心孩子在家沉迷电子产品,作息紊乱,我们双职工家庭根本没有很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如今每日接送,看见他满脸兴奋地展示作品,心里踏实多了。”像她这样从焦虑到安心的转变,正是龙泉社区夏令营带给无数家庭的福音。
“文化书院既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体验家门口的幸福。如今,靠文化的力量阵地建设起来了,队伍带动起来了,人心更凝聚起来了!”郑立邦说。
以龙泉社区为例,他们在师资建设上也颇费心思。“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可是下了大功夫”郑立邦自豪地介绍道。“不仅邀请了文化中心的专业教师团队驻点教学,还发动本地的文艺工作者担任志愿者——既能确保知识传授的专业性,又能注入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突破性的实践模式。“我们不是纸上谈兵式的教育!”夏令营老师王晓辉强调,“我们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打通了理论和现实的壁垒:带领孩子们走进伊利现代化工厂时,见证牛奶灌装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运作流程;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水域安全实训,从打绳结技巧到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实操演练。”这些正是借助社会资源整合,把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地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智慧。
此外,在文化传承上,文化书院也与少年宫达成深度合作,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亲临指导,孩子们在这些传承人的指导下创作窗花的图案,临摹着门神的形象……传统手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在幼小手掌中重生的文化记忆。
谈及未来的规划,郑立邦充满期待地说:“从企业生产线到救援现场再到警务一线,我们的‘文化课堂’将持续扩容。我们计划在开学前组织到临朐县公安局特巡警队进行研学。孩子们不仅能近距离观看特警装备展示,还能在安全指导验基础的擒拿格斗训练。在观摩应急处置演练时,能够真正理解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这种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正在构建起从实践操作到价值认知的完整教育闭环。
“龙泉社区的这一举措,是临朐县以文化书院为载体的暑期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与有益尝试。”临朐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陈洪涛表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书院,可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让群众更大范围享受到社会治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