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义乌,某玩具制造公司车间里,机械臂高精度翻转,传送带循环输送物料,电子屏跳动着实时产量与能耗数据,智能化生产系统正高效运转,人、机器与数据在此无缝协同。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数字化系统,生产流程得以全面优化,错误率显著降低。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与价值链跃升,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从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塑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刚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强化了供应链协同和智能制造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此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推进工业供应链智能协同,加强自适应供需匹配。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智能制造成效明显,我们建成了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速应用推广,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数字化转型可促使其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在徐州某汽车制造公司,冲、焊、涂、装四大制造工艺无缝衔接,全程自动化输送,每隔4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重卡从总装线驶出。据了解,该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物流、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通过集成焊接机器人、AI视觉检测系统等,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95%。

  在天津某冷轧薄板公司生产车间,酸轧机组高效运转,一卷厚度为3毫米的原钢板仅需几分钟就能被压延成0.5毫米的薄板。“钢卷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上万条数据,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形成对关键设备状态的精准预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系统指挥下,企业无故障运行率从80%提升至95%,年产能从150万吨提高到200多万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基础,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业软件、关键芯片、基础算法等自主创新,为产业整体跃升提供支撑。”杨刚强表示,要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智能计算、柔性生产、可视物流、平台服务的产业体系。

  当前,智能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融入制造业生产全流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协同推进场景培育、改造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撑,往往只在个别环节进行改造,难以形成系统性突破,且区域和行业间数字化水平差距较大,数据接口不统一、标准不完善,制约了产业整体协同与扩散。”在杨刚强看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夯实基础,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统一标准和接口规则,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提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

最热网址